课程

咨询热线8:00-24:00 400-8627-098

首页 考试资讯考研资讯 复试|政审要重视!什么是国家线出来后的黄金1小时?

复试|政审要重视!什么是国家线出来后的黄金1小时?

时间:2020-04-09 17:30:56 编辑:huangcheng
  纵观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之路,其轨迹大概是这样的:等公告→报名→资格审查→缴费→打印准考证→笔试→查成绩→面试资格复审→面试→体检→政审→公示→上学。考研究生的你在经历过重重选拔后,终于迎来了政审这个环节,一步之遥,诸多细节也要重视呀!以下由广州文都官网整理《复试|政审要重视!什么是国家线出来后的黄金1小时?》希望能够帮到大家。

  政审的考核方式是看纸质材料(+面试)。这部分是最容易被同学们忽略的。如果你的初试分数不是非常高,期待复试,最好每个环节都不要放过,好好准备。政审表,要加盖公章。

  在校生:直接找辅导员,联系所在学院开取就可以了,比较方便。(顺便可以多开几份成绩证明。在考研复试材料审核阶段,有些学校需要你上交至少1份有公章证明的成绩单)

  非在校生:非在校生若已经工作,且档案已挂靠工作单位,可直接联系所在单位的人事处;若还没有工作,就打电话给档案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。此外还可向社区街道办事处求助。

  填写政审表时,除了确保填写信息真实准确之外,请注意以下七点注意事项:

  1、买1个文件夹/文件袋,存放重要材料。

  2、至少打印2份政审表,A4纸选好点儿的。

  3、字迹端正整洁。

  4、写完后记得多检查几遍。

  5、重要材料千万不要有错别字和涂改痕迹。

  6、一旦出现错别字或涂改痕迹,必须换张表。

  7、多余的政审表最好剪碎、销毁。

  建议大家多准备两份留作备用,也可以免去以后万一需要调剂,又要反复奔波的麻烦。至于政审面试,有些高校政审得分是算进复试权重的。虽然我相信大部分同学不至于胡说八道,但还是要提一句,大家平日里就要提升思想觉悟,在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切莫含糊犹豫,以免因小失大。

  “黄金一小时”该做什么

  首先,为什么这一小时被称为“黄金一小时”呢?因为由于消息传播的滞后性,在国家线公布后的一小时内,很多考生甚至学校不知道国家线已经公布了。所以在这个时间段内知道国家线已经公布的人并不多,学校研招办的电话是能打进去的(晚了全国人民都在打,根本打不进去);还可以给研招办老师留下一个很深的印象,效果可想而知。因此国家线公布后前一小时联系调剂的成功率会更高一些,这是大家常说的“黄金一小时”。

  ▼具体应该做些什么?

  一、对于一志愿考生来说,应该好好准备复试科目的笔试和面试。

  在国家线发布之后,各院校的复试工作也会马上开展,所以对于一些可以进入复试的同学来说,好好准备复试科目的笔试还有面试才是当务之急。

  二、对于想调剂考生来说,国家线出来之后需要第一时间联系心仪院校。第一时间!

  1、很多院校在国家线发布之前就已经在各途径发布了调剂信息,而有些学校因不确定缺额人数无法告知是否需要调剂,国家线出来后这些问题就都能解决了。

  2、近两年考研热度的不断增加,导致调剂状况一年比一年激烈,真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所以第一时间联系研招办询问缺额情况至关重要!

广州文都官网

  ▼应注意哪些细节?

  1、各省市、地区分数线都不同,所以需要特别注意。

  国家线公布之后,各大高校会进行参照,陆续公布自己学校的分数线,大家需要及时关注报考学校的研究生院网站。由于复试每个学校甚至是每个学院都不太一样,所以这时要及时收集信息。

  2、提前准备好跟老师沟通的内容。

  跟老师沟通也是需要技巧的,沟通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。所以和导师沟通之前一定要把功课做好。首先要了解导师的背景,是教授还是讲师,是博导还是硕导,有没有出过留学的背景等等。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你跟导师迅速拉近距离。其次要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,专业领域。这就需要去查看老师近几年来发表的文献、出版的书籍,了解老师承接的项目等等。

  这些内容都是需要认真收集了解的,跟导师沟通的时候如果你能表现出对导师专业领域的了解和熟悉,会让导师觉得你是有备而来,是做足了功课的,这样会给导师留一个勤奋认真的好印象。

  3、提前制作简历,准备好要发送给老师的邮件。

  简历方面切记不要格式花哨、内容无价值和思路杂乱无章,要有重点、有体系,大方美观。导师的邮箱一般能够在校园官网上找到。大家可以组织好语言再向导师介绍自己,如研究兴趣、特长等。如果有一些奖状,发表过的论文都可以放在附件里,将自己的闪光点强调一下。

  在这提醒一下,写邮件一定要使用基本的礼貌用语,以表对老师的尊重及自身的文明素养,也可以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。不过也存在着导师因事务繁忙,忽略邮件的可能性,大家也不用太紧张。

推荐课程

    热门课程

    研友互动

    关注广东文都微信

    关注广东文都微博